关注片片,精彩绝不错过
当红女演员因拒绝金主潜规则,被导演现场删戏。
失去一番咖位不说,公司还要求她托新人上位。
好好的大女主片,硬是变成了双女主。
电影发布会现场,这位女演员当众宣布退圈。
这一选择背后藏着她一生最大的秘密。
女演员退圈情节,来自赵丽颖、辛芷蕾主演的电影 《乔妍的心事》。
影片噱头很足,涉及东亚亲缘关系、女性主义、身份认同。
但没想到上映后最先爆的是场外热搜。
有人顶着杨幂的头像在售票软件云包场,引起网友误解。
杨幂随后发博澄清,顺便真的包了场。
两边粉丝对此行为观点不一,又引发新一轮的争议。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包场热搜,画风却完全不同。
如今《花少6》一期N个“花学”场面,被观众挨个儿审判。
可见《花少5》“北斗七行”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花少成员为辛芷蕾包场《乔妍的心事》,堪称“北斗七行”最强售后。
总之,电影场外热度绝对是拉满了。
那么抛开场外,电影本身质量到底咋样?
客观一点来说,缺点多过优点。
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本和导演。
开聊之前,咱们先简单了解下故事背景。
赵丽颖饰演的乔妍(以下简称“小乔”)是红遍国内,红到缅甸的女演员。
辛芷蕾饰演的姐姐(以下简称“大乔”)却是个在缅甸挖玉的落魄妇女。
姐妹俩一个光鲜亮丽,住别墅开豪车。
另一个丈夫失踪,负债累累还身怀六甲。
可实际上,风光妹妹是个黑户。
凄惨姐姐才是有身份证的合法公民。
两姐妹出生在云南瑞丽,与缅甸只有一河之隔。
当年父亲为了保住校长的职位,把作为二胎的小乔,寄养在了缅甸。
大乔能光明正大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小乔只能在地里砍甘蔗。
直到大乔和男友私奔,留下身份证让小乔替考,姐妹俩的人生才终于逆转。
小乔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当红女演员。
外表光鲜亮丽,实则只是经纪人赚钱的工具。
在小乔打算脱离掌控之际,她突然收到勒索短信。
对方声称知道乔妍的秘密,张口就要一千万。
而发短信的人,正是 大乔失踪的丈夫于亮。
另一边,大乔因为于亮欠债跑路,在缅甸举步维艰,去北京投靠小乔。
大乔的出现,让小乔充满了危机感。
她认定姐姐突然出现一定有别的目的。
于是她在送给大乔的手机上装了定位。
还经常通过家里的监控监视大乔的动向。
大乔确实如她所料,她真正的目的是失踪的丈夫。
小乔打算把于亮送回缅甸,于亮却和小乔找的绑匪达成了交易。
他以身入局勒索大乔,让她去找妹妹要钱。
两姐妹从见面开始就互相防备,彼此猜忌。
这一千万勒索金终于让她们积压的情绪爆发。
大乔认为小乔拥有的一切,都是当初自己退让的结果。
小乔认为这一切都是大乔的选择,她才是被迫接受的那一个。
她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眼看就要摆脱经纪人的掌控,追求自由的生活。
可大乔的出现,却打乱了她的所有计划。
对她来说,姐姐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威胁。
可姐姐也是唯一让小乔感受过家庭温暖的人。
她一边防备,一边又无法割舍……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重点就是片名《乔妍的心事》。
可导演的意图却很复杂,非要在故事里既要又要还要。
有女性议题,也有东亚亲缘关系。
有身份认同,还有女演员的职业困境。
由于元素过多,导致每部分都是浅尝辄止。
将女性主义作为重点呈现,却表现得既陈旧又刻板。
片中女性苦难与反抗的节点,始终伴随着“孩子”的身影。
孩子在电影中,可以是引发抗争的原因;
可以是强调主题的论据;
也可以是推动情节的工具。
小乔的母亲,因为不想打掉孩子,选择反抗丈夫。
却被强行带到小诊所打胎,不幸去世。
这也是父女矛盾无解的重要原因。
其实原著小说中,小乔的母亲并没有死,也同意打胎的提议。
孩子命硬没死成,而父亲却因为二胎失去了学校的工作。
或许是为了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所以剧本改编时选择了让母亲去世。
但请问导演,难道除了女性为生孩子而死之外,就找不到更合理的矛盾点吗?
于亮失踪后,大乔本来只想在缅甸等他回来。
可债主却拿她肚子里的孩子威胁她。
大乔这才去了北京投靠小乔。
她刚一进小乔家里,就表示母女俩的未来要靠小乔。
而小乔从第一场戏就要脱离经纪人的掌控。
最后却为了要回姐姐的孩子,签下续约合同。
小时候的小乔紧紧抓住不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长大后的她拼命逃离缅甸,成为演员。
如今的她脱离原生家庭,用物质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世界。
没想到,最后这个独立清醒的女性,还是没能逃脱导演强行塞过来的“孩子”。
无论是小乔母亲为孩子而死,还是小乔为孩子放弃自由。
这些为孩子献祭的情节,都再次验证影片表达的只是导演所认为的女性主义。
除了孩子之外,导演还想利用“弑父”,来表现女性对父权的反抗。
这是被实验过无数次的经典命题。
但影片在具体呈现上,却极其简单粗暴。
小乔为了帮大乔私奔,给自己爹吃了没煮熟的云南菌子。
导致乔爸头晕眼花追女儿的过程中,跌到河里淹死。
大乔小乔亲眼见证了父亲的死亡过程。
导演就是以这种荒谬的方式,光速达成了“弑父”命题。
可“弑父”中的“父”并非是真的父亲。
它代指剥削身体或精神的一种权力。
“弑父”也不一定是真的杀人。
或许将镜头聚焦在女儿反叛意识的觉醒过程上,达成精神弑父,效果会比直接让乔爸嘎掉好得多。
影片中大部分想要表现女性主题的内容,都如同“弑父”的设计一样刻意、呆板、过犹不及。
比乔爸之死更好笑的是小乔暴打经纪人。
经纪人拿大乔的孩子威胁小乔续签了合同。
却在小乔临走时突然起了色心要强奸她。
小乔终于开始反抗,把喝多的经纪人一顿暴打。
经纪人醉得莫名其妙。
导演的强奸戏份也安排得突如其来。
回顾全片,推动小乔母女三人反抗的契机,竟然是打胎、私奔和强奸。
此外,电影中女性所有的苦难都来源于男性。
导演刻意抹掉了原著中母亲对女儿的恨。
也忽略了环境对女性造成的压力。
似乎将仇恨倾泻在异性身上,就完成了女性主义。
只能说导演对女性困境的认知非常有限。
除了删除母亲的戏份之外,《乔妍的心事》在改编原著时省略了很多铺垫戏份。
导致人物心理状态的转变,有非常强的断裂感。
东亚亲缘关系的呈现效果大打折扣。
原著中,小乔父母都在世。
乔妈上环后意外怀孕,但因为有风湿性心脏病,没有医院敢给她动手术。
一直拖到七八个月,夫妻俩才偷偷打针流产。
结果孩子没死成,被姥姥偷偷抱走。
乔爸因为二胎失去了工作。
乔妈不仅要扛起养家的重担,每日还要受婆婆磋磨辱骂。
他们四处送礼,上访, 企图证明自己阻止过孩子存活,超生不是自愿行为。
乔家父母对这件事极度疯魔,耗尽半生。
他们对小乔的恨意自然也不像电影中一样浅浅带过。
对小乔来说,父母的行为意味着对她生命的抹杀。
他们努力“伸冤”,目的却是为了给女儿判“死刑”。
在这种畸形的成长环境中,唯一期盼小乔降生的大乔,成了小乔的光。
但大乔是合法的存在,这个家烂成什么样也没人怨恨她。
所以小乔又极其渴望能取代姐姐。
她梦想得到姐姐的书桌,姐姐的床,姐姐的男友以及姐姐的身份证。
小乔为之努力,且成功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所以当姐姐出现在北京后,她的危机感是合理的。
她对姐姐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也是合理的。
电影改编后删除了关于敏感题材的内容。
同时,姐妹两个爱恨源头的铺垫也一并删减。
反倒在描述小乔的恐惧心理上,花了很大笔墨。
又通过姐妹两个对彼此的语言伤害,来凸显两人的羁绊感。
透过电影确实能看出小乔的不安,姐妹俩的恨意。
但观众始终不知道这种不安和恨意是从何而来,又为啥能发展到这个地步。
起码按照电影对往事的呈现,姐妹俩的行为,动机不足。
《乔妍的心事》有不少缺点,可也并非一无是处。
呈现姐妹羁绊时,有些细节也是能戳到观众的。
比如大乔明白自己的出现,会引起小乔不安。
所以在小乔邀请她睡主卧时,大乔只是躺了一下,最终还是拒绝了她。
她已经入侵了妹妹的领地,可并不想夺走妹妹的东西。
大乔嘴上说着小乔如今的成就,都因为自己的退让。
她心里清楚,小乔为了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多少。
所以在于亮怂恿大乔鸠占鹊巢时,她竭力反对。
而小乔嘴上骂于亮和大乔是吸血的蚂蝗,却仍旧惦念姐姐曾给予的温暖。
因此她想方设法要帮姐姐摆脱于亮。
原著的部分内容,有种《七月与安生》的既视感。
甚至包含妹妹和姐姐心上人一夜情的桥段。
还出现了一个玩弄小乔感情的渣男富二代。
电影在处理这点时,终于与时俱进了一回,删除了这些狗血的戏份。
总之,导演在表现女性主义方面,手法生疏刻板。
某些细节处理上,倒还能找出些亮点。
客观来说,《乔妍的心事》勉强能到及格线。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除了小片片说大片,还有小片片杂货铺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